金秋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向人们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4.1%,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生态系统类型,COP15在云南举办,与云南丰富的资源,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云南一直领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工作,先后发布丽江宣言、腾冲纲领、版纳约定,率先制定《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
作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公益性公共艺术项目中国樱花计划在COP15昆明会议期间展开云南站相关研讨。研讨会上,中国樱花计划公益性公共艺术项目组介绍了中国樱花历史起源。中国樱花计划公共艺术公益项目是一个涉及中国樱花物种保护的大型公益项目,该项目由艺术家刘阳创作发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刘阳艺术工作室联合相关区域协作执行,涉及中国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公共空间,通过贴近公众生活的方式,传播中国樱花的历史文化,支持中国樱花物种的保护和文化传承。据介绍,樱花最早起源于中国,全世界近80%的野生樱花品种源生于中国。根据日本《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中国。最早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后来传到日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盛于汉唐。
云南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各大类群生物物种数接近或超过全国同类物种数的一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樱花物种最早的发源地,研讨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与会嘉宾代表各抒己见,中国樱花计划项目组经过对云南当地的深入考查和与各界广泛磋商探讨,推动凝聚共识,务实可行的保护中国樱花物种和传播中国樱花历史文化的项目计划,广泛动员鼓励全社会加入到保护樱花物种和文化传承的行动中,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是中国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云南中国樱花物种的大范围、多样性的自然保护体系对全国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起到示范作用。
编辑:郭君莉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